TPE包胶工艺及其原理主要涉及到两种材料在高温注塑过程中,在包覆结合面发生一定程度的熔蚀、渗透和相容,从而形成较为牢固的结合。
根据化学中的相似相溶原理,包胶的前提是两种材料需要具有相近的极性才能实现良好的相容性和牢固的包胶粘结。
即使在塑料之间,由于不同的塑料在微观层面的溶解度参数SP和极性存在差异,因此TPE|TPR通常只能与SP相近(相差在0.5以内)的塑料进行包胶。如果SP相差较大,可能需要通过改变TPE的极性来增强粘结效果。然而,对于熔点高、自润滑性能好或内聚能高的材料如POM和PET,TPE要实现牢固包胶目前在行业内仍面临挑战。
考虑到塑料包胶的难度,TPE对金属的包胶更是复杂。由于金属和塑料的微观结构不同,且金属的熔点远高于TPE,TPE无法对金属进行熔蚀,因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包胶。
尽管如此,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包胶现象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实际上,TPE,TPR对金属的包胶并非真正的包胶粘结,而是通过整体包裹的方式将金属包裹在内部。包胶的牢固度不再是关键考虑因素,或者金属件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金属包覆后不会脱落,这种情况下包胶与粘结牢固度无关。
真伪包胶的区别在于,通过在TPR和被包胶材料上切口并拉扯,假包胶容易脱落,特别是在产品有卡扣位(如孔、凹槽等)的情况下。而真包胶则很难将TPR撕下来,即使加热后,被包覆材料表面通常会留下TPR残留物。包括包胶金属在内的包胶通常被视为假包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金属进行局部甚至全面包胶。直接使用TPR进行包胶显然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此时,可以预先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粘合剂,该粘合剂应具有良好的金属粘结性能,并且TPE,TPR通过注塑能够与粘合剂牢固粘合,从而实现金属的局部或全面包胶。这种方式借助粘合剂的辅助作用,弥补了TPE和TPR直接对金属进行包胶的局限性。
- 上一篇:TPE和TPU用这7种方法来辨别
- 下一篇:高透明TPE|TPR生产工艺与配方体系